骨骼含量1.80目录
骨量是骨骼矿物质含量,骨骼中除了有水分和胶体物质以外,其他大部分都属于矿物质盐,多数都是钙盐和磷酸盐。
一旦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出现下降的情况,其所占的成分比例出现下降,就说明骨量出现偏低的现象。
这种情况多数都是由于摄入不足、患有某些疾病以及年龄增长导致的。
摄入钙质、维生素D的量出现了明显不足,会导致骨骼含量出现下降的情况。
而一些代谢性疾病,例如甲状腺疾病、激素紊乱等,都会导致骨骼矿物质遭到破坏,从而使骨骼矿物质含量降低。
人体骨骼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,使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逐渐的降低。
扩展资料:
注意事项:
1、人体脂肪率测量数据仅供参考,当您因脂肪含量过高或过低,需要采取措施时,请听取医生忠告。
2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元件者,禁止使用脂肪测量功能。
3、为保持数据的准确性,请不要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使用该产品。
4、单纯依靠对腰围、体重的衡量,无法准确了解内脏脂肪的聚集程度。
要想准确的了解用户的内脏脂肪状况,需要通过体重身体脂肪测量器开展自我检测。
脂肪秤能全面检测体脂肪率、内脏脂肪等身体指标,全面了解健康情况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人体脂肪秤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骨量
30岁
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。
峰值骨量越高,相当于人体中“骨矿银行”储备越多,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,症状与程度也越轻。
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,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。
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,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。
峰值骨量越高,就相当于人体中的“骨矿银行”储备越多,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,程度也越轻。
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,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。
很多人认为,骨质疏松就是“缺钙”,多吃钙片就能预防。
我国饮食结构与欧美不同,牛奶等高钙食物摄入量较低、钠盐摄入过多,确实造成了广泛缺钙的现象。
但实际上,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等很多方面,除了饮食,还有年龄和性别、内分泌、运动、服药等。
另外随着经济水平提高,骨质疏松这个本属中老年人的退化性疾病,也在不断侵袭年轻一代,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。
骨质疏松还有一个重要病因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量使用。
时下慢性病频发,糖皮质激素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、皮肤病、肾病、呼吸病治疗,骨量丢失是糖皮质激素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,这种原因造成的骨松仅次于绝经妇女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,居发病率第三位。
我国将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定为:
1.正常:T值≥-1.0;
2.骨量减少:-2.0<T值<-1.0;
3.骨质疏松:T值≤-2.0;
4.严重骨质疏松:T值≤-2.0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。
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“ ”的文章
评论列表: